中国科学院
深圳先进院
人才招聘
研究所概况
科研队伍
研究单元
科研进展
新闻活动
⼈才招聘
研究所概况
研究所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条件/平台
获奖成果
学术论文
专利成果
重点项目
产业合作
科研队伍
首席科学家及学科带头人
正高级研究人员
副高级研究人员
助理研究人员
研究单元
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高性能计算技术研究中心
多媒体集成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与科学计算研究室
云计算技术研究中心
高性能数据挖掘重点实验室
空间信息研究中心
异构智能计算体系结构与系统研究中心
科研进展
新闻活动
人才招聘
员工招聘
招生专栏
客座学生
深圳先进院
中国科学院
研究单元
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致力于穿戴式传感与健康物联网、健康信息学、生物医学大数据的研究;面向预防医学、特种医学、精准医学、区域医疗与公共卫生等领域的需求,攻克生理参数无负荷连续监测、远程健康监护、海量医学健康数据处理与挖掘、疾病靶标发现与风险建模等关键技术,建立多层次面向个人、家庭、社区和医院的个性化医疗体系,促进区域公共卫生管理、提升我国健康产业信息化水平。
查看更多
高性能计算技术研究中心
高性能计算技术研究中心聚焦高性能计算和数据分析技术研究,针对生物健康、智慧城市、多媒体、图计算等应用领域开展工作。中心团队在高性能计算、数据分析、优化算法等取得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气象预测、智慧交通、新媒体、生物医药等领域,与阿贡国家实验室、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University of Oklahoma、深圳气象局、省市疾控部门、创维集团、华大基因等单位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中心凝聚了一批海内外杰出人才,包括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等。目前,中心博士学历员工近三十名,大部分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累计培养学生300余名。
查看更多
多媒体集成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多媒体技术研究中心主要致力于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多媒体、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 中心团队在包括 PAMI, T-IP, IJCV, CVPR, ICCV, ECCV, AAAI 等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多次在ChaLearn, LSun, ActivityNet, EmotionW 等国际评测中取得第一, 获 AAAI 2021 杰出论文奖。
查看更多
工程与科学计算研究室
工程与科学计算实验室成立于2010年2月,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重点发展的核心研究单元之一。实验室拥有一支由研究员、工程师、博士后、研究生、访问学者组成的高水平专业科研队伍,团队成员包括中组部“千人计划”2人,深圳市“孔雀人才”7人,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1人,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成员1人,70%成员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研究室成员长期从事高性能并行计算、数值分析、软件工程、医学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实践经验,学科交叉性强。
查看更多
云计算技术研究中心
SIAT云计算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6月,面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城市、交通、金融、工业等民生攸关重要应用方向,开展云原生、泛在操作系统、先进计算理论、网络通信、大数据存储与计算等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和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云机器人、城市大脑等典型应用研发,最终形成具有国际学术影响的技术研发中心和对粤港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显著贡献的产业辐射中心。
查看更多
高性能数据挖掘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高性能数据挖掘重点实验室于2010年9月获深圳市政府资助,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数据挖掘团队组建成立,建设期为2010.9-2012.9。2013年4月通过深圳市科创委评估结果为A。2013年4月通过深圳市科创委验收,被评为优秀重点实验室。
查看更多
空间信息研究中心
空间信息研究中心成立于2014年,始终立足国家与地方在国土资源监测、生态环境评估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大需求,致力于构建多源数据融合的智能遥感技术体系。通过集成卫星遥感、无人机观测及地面/海面实测数据,结合人工智能与时空大数据分析技术,中心重点开展地理信息智能处理、生态环境变化建模等前沿研究,形成以陆地、海洋及海岸带为核心应用场景的技术框架。在技术研发方面,中心聚焦遥感大数据智能处理、影像信息自动识别与深度学习定量反演三大方向,研发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框架,构建高精度地物特征提取算法,并建立生态环境参数动态模型,为灾害预警、双碳目标评估等实际场景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查看更多
异构智能计算体系结构与系统研究中心
异构智能计算体系结构与系统研究中心:致力于研究异构体系结构如CPU、GPU、NPU、FPGA等,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流片,面向体系结构探索的EDA工具,异构系统软件如服务器操作系统、云操作系统、大数据处理引擎等。为人工智能应用、大数据应用、云计算服务、物联网通讯技术以及边缘计算提供高性能、低能耗及安全可靠的底层支撑,并推动相关研究领域研究的产业化。
查看更多